景点语音导览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:一种是通过定位系统(GPS)的用户终端接收工作卫星的导航信息,从而解算出车辆的经纬度信息,进而计算出实时坐标,将其与景点坐标相比较,当车辆驶入景点一定距离范围内时,不用人工干预,系统自动播报景点语音信息;另一种是对车轮轴的转角脉冲进行计数,将计数值和预置值对比,即可确定播放时刻,达到准确播放景点语音信息的目的;第三种方案是利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,在每一个景点范围内设置一个具有ID的射频发射器,采用间歇工作方式发射信号,当旅游列车即将到达景点时,车载系统接收到射频发射器信号并解码出景点的ID号,由系统控制自动播放对应编号的景点语音信息。由于景点自然环境的复杂性,种方式难以满足系统要求;第二种方式简单可靠,但旅游轨道车辆运行方向存在不确定性,其相对位置往返变化,系统的自动化程度较低且复杂度较高。本文采用第三种方案实现景点语音自动导览系统。本文首先介绍了系统总体结构,然后,给出了系统各主要功能模块的具体设计,并重点研究了基于ARM3核的STM32F103RBT6芯片与语音芯片ISD4004之间的SPI通信控制和实现技术,给出了系统设计实现结果。,给出了有一定工程应用参考价值的结论。1系统总体设计本系统结构原理设计如图1所示。本设计利用旅游列车轨道固定的特点,在轨道沿线景点预先安装固定ID的RFID,综合考虑到作用距离、数据通信方式、可靠性、使用寿命和维护成本,选用产品433MHz有源标签GAOC124061。其存储ID字长32b。由于在野外自然环境中,出现碰撞的可能性极低,所以,RFID阅读器只需要正确可靠地获得RFID的ID值,与固定景点所对应,用以触发中断,开始播放该景点的语音信息。图1中,MCU采用STM32F103RBT6芯片,该芯片是基于ARMCortex-M3内核高性能、低成本、低功耗的嵌入式应用MCU。本设计选择这款的原因是看重其性价比:128KBFLASH、20KBSRAM、2个SPI、3个串口、1个USB、1个CAN、2个12位的ADC、RTC、51个可用I/O脚等一系列性能特征,能完全满足本系统性能要求。总结下来,STM32具有价格低、功能强、使用简单、开发方便等几个很有利的优势。ISD4004为语音录放存储芯片,根据外部控制和外围电路辅助,可随机对其进行语音录入和语音播放。系统MCU通过RFID阅读器获得旅游列车沿途RFID的固定ID,根据ID号所对应的预设语音数据存储位置的起始地址信息,通过对ISD4004内置的SPI端口进行控制,实现景点语音选段自动播放。2主要模块电路设计2.1ISD4004控制电路设计ISD4004系列语音芯片工作电压为+3V,单片录放时间8~16min,音质好。芯片采用CMOS技术,内含时钟、抗混叠滤波器、平滑滤波器、音频放大器、自动静噪及高密度多电平非易失性存储器阵列。芯片设计是基于所有操作必须由微控制器控制,操作命令可通过串行通信接口(SPI)送入。芯片采用多电平直接模拟量存储技术,每个采样值直接存储在片内非易失性存储器中,因此能够非常真实、自然地再现语音、音乐、音调和效果声,避免了一般固体录音电路因量化和压缩造成的量化噪声和金属声。芯片ISD4004内部结构和主要引脚功能如图2所示。ISD4004内部器件控制单元设置非常便于其与STM32序列芯片的SPI进行通信设置。增设STM32多个I/O口来作为对应语音芯片的片选端,即可实现多片ISD4004扩展。STM32与多片ISD4004的接口电路如图3所示。STM32和ISD4004通过SPI模块进行通信,两者MOSI、MISO脚对应相互连接,实现STM32和ISD4004之间数据串行传输(MSB位在前)。通信总是由主设备STM32发起。STM32通过MOSI脚把数据发送给ISD4004,ISD4004通过MISO引脚回传数据给STM32。全双工通信的数据输出和数据输入是用同一个时钟信号同步的;时钟信号由主设备STM32通过SCK脚提供。扩展为多片语音芯片后,语音信息的存储空间大大增加,便于扩充景点的语音信息量。2.2语音录放控制电路设计语音录放控制电路如图4所示。通过MCU的I/O控制端来控制串联调整管Q3或开关管Q1,实现系统放音或者录音。I/O端输出高电平时实现录音,输出低电平时实现放音。2.3RFID读卡器接口电路RFID读卡器模块使用了Philips的高集成ISO14443A读卡芯片MFRC500。RFID读卡器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功能模块,其输出可通过中断状态信息和串口与外部连接。因此,系统利用STM32F103RBT6的SPI2接口实现与RFID读卡器接口之间的数据通信,从而自动获得景点位置信息,以控制选择对应景点导览语音的播放。读卡器中断状态直接与STM32F103的PD口I/O引脚连接;SPI2接口电路形式同图3类似。3主要功能软件设计3.1软件初始化3.1.1外设时钟的使能本设计中涉及的外设时钟可以通过APB2外设时钟使能寄存器来使能。当外设时钟没有启用时,软件无法读出外设寄存器的值,返回的数值始终为0.设计中用到的PA口、PB口、PD口的时钟分别通过APB2ENR寄存器的第2、3、5位来设置,SPI1的时钟通过APB2ENR的第12位来设置。3.1.2I/O口的初始化本设计涉及的I/O口包括:用于控制片选扩展的PA.3、PB.0口,需设置成开端输出模式;用于实现按键控制的PA.15(录音键)、PA.0(强制停止键)等需设置为上拉输入模式;用于实现SPI通信的PA.5、PA.6、PA.7口,它们分别对应SPI1的SCK、MISO、MOSI口,应由软件设置这三个口为复用I/O口即第二功能;用于检测放音结束时语音芯片INT端低电平输出的PA.8和PD.2设置为上拉输入模式。3.1.3外部中断的初始化外部中断初始化中主要完成的工作是设置I/O口与中断线的对应关系、开启与该I/O口对应的线上中断/事件以及设置中断的触发条件、配置中断分组并使能中断。本设计中,将强制停止键连接到的PA.0口对应的中断触发条件设置为上升沿触发,对应的中断优先级;其余按键连接的I/O口对应的中断触发条件都设置为下降沿触发。把所有的中断都分配到第二组,把所有按键的次优先级设置成一样,而抢占优先级不同。其中,几个放音键连接的I/O口对应的中断共用一个中断服务程序,也就是多个中断线上的中断共用一个中断服务函数,在该中断服务程序里先对进入中断的信号进行区分(通过中断输入I/O口上的电平判断),再分别处理。3.1.4SPI模块的初始化本设计中,通过对CR1寄存器的设置,将SPI1模块设置成全双工模式、软件NSS管理、主机模式、8bMSB数据格式,并且把SPI1的波特率设置成了(281.25kHz,为系统时钟的256分频),其中重要的是SPI模块输出串行同步时钟极性和相位的配置,SPI主模块和与之通信的外设备时钟相位和极性应该一致。,发送0xff启动传输。根据ISD4004不同相位下的SPI总线传输时序和SPI操作时序关系,要想实现STM32和ISD4004之间的SPI通信,须将其控制位CPHA和CPOL都设置为1。3.2SPI控制功能软件实现3.2.1SPI1读写字节函数在读数据时,接收到的数据被存放在一个内部的接收缓冲器中;在写数据时,在被发送之前,数据将首先被存放在一个内部的发送缓冲器中。对SPI_DR寄存器的读操作,将返回接收缓冲器的内容;写入SPI_DR寄存器的数据将被写入发送缓冲器中。SPI_SR是16位状态寄存器,它的位为RXNE,该位为0则接收缓冲为空,为1则接收缓冲非空;SPI_SR的次低位为TXE,该位为0说明发送缓冲非空,为1则发送缓冲为空。不断地查询发送/接收缓冲区是否为空,进而实现数据的有序发送和接收。3.2.2发送指令函数首先,语音芯片ISD4004有如下操作规则:(1)串行外设接口,SPI协议设定微控制器的SPI移位寄存器在SCLK下降沿动作,在时钟上升沿锁存MOSI引脚数据,在下降沿将数据送至MISO引脚。(2)上电顺序,器件延时TPUD(8kHz采样时,约为25ms)后才能开始操作。因此,用户发完上电指令后,必须等待TPUD,才能发出下一条操作指令。例如,从00处放音,应遵循如下时序:①发POWERUP命令;②等待TPUD(上电延时);③发地址值为00的SETPLAY命令;④发PLAY命令。器件会从00地址开始放音,当出现EOM时,立即中断,停止放音。如果从00处录音,则按以下时序:①发POWERUP指令;②等待TPUD(上电延时);③发POWERUP命令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