与非网论坛»论坛首页 行业应用 无线通信 射频/微波 射频发射指标,5G 终端产品需要检测哪些? ...
返回列表 发新帖
查看: 1036|回复: 0

射频发射指标,5G 终端产品需要检测哪些?

[复制链接]
  • TA的每日心情
    无聊
    2018-11-16 10:48
  • 签到天数: 2 天

    连续签到: 1 天

    [LV.1]初来乍到

    发表于 2020-2-5 09:11:51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    分享到:
    首先了解5G网络的部署架构,定义了非独立组网(NSA)和独立组网(SA)两种选项。
    5G独立组网(SA),采用端到端的5G网络架构,从终端、无线新空口到核心网都采用5G相关标准,支持5G各类接口,实现5G各项功能,提供5G服务。5G独立部署方式(SA)是5G的最终目标部署方案。
    5G非独立组网(NSA),非独立组网指的是使用现有的4G基础设施,进行5G网络的部署。基于NSA架构的5G载波仅承载用户数据,其控制信令仍通过4G网络传输。


    自2019.06工信部向中国电信、中国移动、中国联通、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


    使用的5G频段分别是n41 ,n78, n79


    具体频率范围举例如下:


    中国移动:n41:2515~2675MHz,


         n79:4800~4900MHz;


    中国电信:n78:3400~3500MHz;


    中国联通:n78:3500~3600MHz


    中国广电:700MHz(Band28,n28), 703-733/758-788MHz和4.9GHz(n79), 4900MHz-4960MHz。



    当中的射频发射指标则针对下列关键参数进行检测验证


    1. UE maximum output power最大发射功率
    该测试取样周期至少为1个子帧,1ms,除非特别说明,对各自支持的所有带宽都有效

    2. UE maximum output power reduction最大发射功率回退
    5G NR允许终端在特定的调制方式、特定的RB分配机制下,适当回退最大发射功率,以适应高阶调制带来的发射指标超标者占用带宽超标的问题;

    3. UE additional maximum output power reduction额外最大发射功率回退
    额外最大功率回退是网络端基于杂散的额外要求而设定的,额外最大功率回退值和最大功率回退值不能重复叠加,取最大值做回退

    4. Minimum output power最小发射功率的概念我们不应该陌生,无论是WCDMA还是LTE都有这项指标要求,在最小1个子帧,1ms,的测试周期内,所有带宽和RB配置下,都应该满足最小发射功率小于某个规定的大小。 这个指标的含义是手机终端和基站足够近的场景下,手机应该能够响应基站的要求,发射足够小的功率出来,从而可以最大可能的长时间上网。

    5. Transmit OFF power发射关功率的概念和LTE完全相同,网络要求终端关闭发射的时候,射频收发器的发射电路和PA都关闭 ,此时在射频口测试到的功率既是发射关功率,测试周期也是至少1个子帧,1ms。这个指标反映的是终端保持安静的能力,主要是测试射频发射前端电路是否彻底关闭,以及是否有自激或者接收电路的锁相环电路有无泄露等。

    6. In-band emissions带内杂散定义为,12个子载波0RB的功率和满RB的功率之比,这个指标反映的是分配部分RB的时候对带内其他RB资源的干扰情况,因为都是分配带宽内,故称为带内杂散。

    7. 带外杂散包含SEM和ACLR两部分,其中SEM单位是绝对值dBm,而ACLR单位是相对值dBC。
    Spectrum Emission Mask发射频谱模板指的是channel bandwidth到ΔfOOB之间的频谱。
    Adjacent channel leakage ratio (ACLR)指的是指定的信道对相邻的信道滤波后的平均功率之比,这个参数的好坏反映的当前终端对同系统的其他用户的影响。

    回复

    使用道具 举报

    返回列表 发新帖
  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注册/登录 | 立即注册

    本版积分规则

    关闭

    站长推荐上一条 /2 下一条



    手机版|小黑屋|与非网

    GMT+8, 2024-4-20 02:19 , Processed in 0.113965 second(s), 15 queries , MemCache On.

    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    Copyright © 2001-2020, Tencent Cloud.

  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